傳法上師:堪布烏金旺楚
藏中口譯:貝瑪慈寧
傳法地點:台灣固松林佛學會
傳法日期:2016年3月26日10:00am-5:00pm
錄音整理:蔡宜娟
觀修生死無常
這麼深具價值珍貴的人身,是長久的嗎?是永恆不變的嗎?不會面臨死亡嗎?答案是否定的,有朝一日也會滅亡,何時滅亡都不知道,是無預警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來體會來深思,死亡無常的到來,而法本上用來闡述死亡無常的偈誦,就是「至心正念死亡上師知!」此即為四轉心法的第二個重點。死亡無常,也可說成生死無常,意思是相同的。
死亡無常翻成白話來講就是死亡隨時在側,何時將會失去生命都不知道,雖然有時候人們想到這裡會造成內心非常的不安,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有的話非常好。能體會死亡無常對我而言是非常好的一件事,這有助於我們為這一天的到來做好準備,反之,如果從未做如此想法,有一天無常到來完全沒有準備,就這樣無助的死去。
因此佛陀曾講過,人的一生有如油燈的燈火,燈芯一旦點上的那一剎那開始,隨著酥油的減少,於是燈芯就慢慢地跟著熄滅了,一如人生從脫胎落地開始,就開始邁向死亡的那一端,正如點上火的油燈一樣。油燈的熄滅最好的情形就是順利的點完,但是,油燈的熄滅都如此的順利嗎?其實不然,也有因為風吹熄或水漬滴到被澆熄了。正如人生,並不是每人都能順利活到天年,也有在人生的道路中途,驟然死去。比如說以前的古人百年前的人,大多不容易看到了,都不存在了,這種情形有一天也會降臨到我們自己的身上,然而今天或明天會離開這世間都還不確定,這不只是要想想而已,還要深刻地去體會這種意境。
佛陀也曾經開示過,對於明天和下輩子哪一個先到?誰也不知道。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一口氣上不來就是往下一輩子走了,看不到明天了。尤其是對於修行者而言,只要內心去深深的思惟並了解這個道理,就不會去追逐世俗的事情,而是轉為替來世解脫做好準備,因為來世的時間比明天還長,來世的重要性,也比明天更重要,希望大家能了解這個道理。
佛陀這麼說不是要我們隨時為死亡做準備,不是這樣的,死亡沒什麼好準備的,雖然我們常常講念死無常,聽起來好像要為死亡做準備,其實不然,是死亡到來之際,已經是下一世了,人死亡不是灰飛煙滅什麼都沒了,不是這樣的,念死無常主要讓我們了解,如何讓來世比這一世更好,那要為來世做什麼準備呢?就是希望來世能解脫,解脫什麼?解脫輪迴,也可以說,是為了生生世世解脫輪迴而做準備。
一日觀修無常法
佛陀也為了行者每日觀修無常的修持做了很好的開示,我自己也用佛陀所傳承的教法來觀修無常練習法,非常的受用。以一天來講,當清晨醒來時,有如甫剛脫離母胎出生來到世上,有種重生的感覺;到了7-8點就如同由嬰孩般就逐漸茁壯9-10點進入年少;到了中午日正當中呢,猶如正值人生的黃金壯年期;而到下午呢,就好像從壯年進入了人生的初老期,但是隨著一天的時光消失,到了傍晚就有如人生慢慢走入遲暮之年,等到夜晚來臨,快要入睡之前就有如接近死亡,而到了夢境之中呢,就像進入到中陰身(又稱中有)的境界,但是到了隔天來臨,又有如全新誕生在這個世上,重新經歷並思惟一天之中的無常觀修,反覆這個方式來思惟對於修持無常是很有幫助的。也就是說,將一天的過程當成一生的生命來觀修,其本質上都是相同的,只是時間的長度不同而已。若能在夢境中了知猶如處在中陰身(中有)的境界,也就是說,夢境和中陰身在本質上仍是相同的,在經典中提及若能以此法做甚深思惟,每天觀照自心觀修無常,那麼,倘若有一天真的到死亡進入中陰身之際,便能迅速覺知中陰身的境界,有益於解脫的了悟。如能用「一日觀修無常法」,每天每天這樣不斷練習,這累積串習的力量對修行的幫助是很大的。
觀修無常的利益是什麼呢?這可分為三層次來說明。上等根器的行者看待死亡的態度,是感到歡喜的;中等根器的行者看待死亡的態度是無所畏懼;而下等根器的行者,看待死亡的態度則是不後悔的。為什麼上等根器的行者是感到歡喜的呢?那是因為上等根器的行者已經證悟空性了,死亡對他而言只是將這一世招來煩惱痛苦的五蘊色身,歡喜放下,因此是感到開心的。中等根器的行者具有相當程度的修為,對於死亡的到來根本不會害怕慌張,是無所畏懼的。而下等根器的行者,死亡對他而言,並不後悔。那是因為一生都在佛法中修行,明白不執著的法益。所以我們要勉勵自己朝著佛陀開示的方向來精進修持,這也是觀修無常帶來的利益。
佛陀也說,「一切觀想中以無常之想最為殊勝」。何以故?對行者而言,「無常之想」是眾生進入佛道修行(入道),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過程之中思惟無常,亦能輔助行者精進修持的動力。觀修無常也是在修行當中,最後究竟證悟的基礎根源。因此,觀修無常是修行者於初入佛道、修行過程和究竟證悟的條件上,都能發揮極大的助力,佛陀因此說:一切諸想之中,以無常之想最為殊勝。
那又為何我們需要禪修或體悟無常呢?因為,觀修無常可以對治內心的懈怠(五過失之一)習氣,懈怠習氣舉例來說,我今天不做前行,可以明天或明年再來做,反正還有機會。這種懈怠的習氣跟隨著我們生生世世輪轉,讓我們一再的拖延耽擱,造成了對解脫的障礙,如果能觀修無常的隨時到來,有助於我們積極修行,不至於延誤了修行的契機。
法本中所言:「此一獲得瑕滿人身時,至心正念死亡上師知」,雖然字面上很簡單,意義卻是非常深遠。在這一世獲得了瑕滿人身,要能打從內心「甚深思惟」和體悟死亡無常的到來,這就是「至心正念死亡」的體悟,並不只是粗淺層次的概念而已,是打從內心肺腑誠摯的以此正念向
上師祈禱,這就是「至心正念死亡上師知」之最深意涵所在。
不去貪執和瞋恨外在對境
「至心正念死亡」的另一層涵義是要我們不起錯誤的心意動念,不去貪執和瞋恨外在的對境。也就是不去貪愛和瞋恨外在的人事物。如果我們是一個確實做到
「至心正念死亡」的行者,內心不會有瞋恨和貪愛執著。為什麼呢?因為了知無常死亡隨伺在側,又怎會起瞋念貪愛呢?就算對方是我們所生氣的對象,他什麼時候會死都不知道,我們因為明瞭死亡無常的道理,自身所處的境界也隨時在轉變,我們需要為痛恨的人事物起瞋恨心嗎?這是不需要的。我們也許會貪愛這個執著那個,這些貪愛的對象也許就如我們一樣,明天就面臨死亡了,在剎那之間貪愛瞋恨便一切消失平息了,因此,對治內心的貪愛執著和瞋恨最好的意念,就是觀修無常。
現在你們有思考到人身難得的可貴,和死亡無常的意義,稍微有概念和體悟嗎?如果有所感悟則非常的好,如果還沒有,就需要不斷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