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大圓滿前行實修講記 5】外前行(3):四轉心法―因果業報





傳法上師:堪布烏金旺楚
藏中口譯:貝瑪慈寧
傳法地點:台灣固松林佛學會
傳法日期:201632610:00am-5:00pm
錄音整理:蔡宜娟


四轉心法:扭轉貪愛執著的心

四轉心法中有提到「心」是什麼?「心」就是對於今生來世的貪愛執著。四轉心法轉的是什麼呢?轉的是對於今生來世貪愛執著的心;藉由瑕滿人身,死亡無常的正念,來扭轉並消除對於今生和來世的貪愛與執著。「證知業果無虛之意義,加持解脫惡道之險處」是四轉心法中「因果業報,輪迴過患」的道理。扭轉對於今生來世貪愛執著的心。

了解到瑕滿人身的價值與意義,也了知死亡無常的隨時到來,進而明瞭因果業報的道理。要如何思惟這個道理呢?人的身體是藉由神識和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的聚合成為一個色身;但是當死亡到來時,這四大就會消散,心識離開身體進入下一個神識的階段,這現象被稱為死亡。未聽聞佛法的眾生,以為人死亡之後,心識也跟著灰飛煙滅的消失在法界中,實則非然也。

觀修因果業報

人死亡後,不是什麼都沒有了,人死亡之後,心識受著業報牽引,身體四大也跟著消滅了,所以色身和心識是分開的,之後心識將去向何方?我們的心識受著因果業報的牽引和控制,隨著業報的驅使,轉生到下一個生命週期。所以在佛子行三十七誦提到,我們的心識就像旅客一樣,身體就像投宿的客棧一樣,有一天旅客會離開客棧一樣;相同的道理,我們的心思意念終究有一天也會離開這個身體。我們的心識就如同朝聖者般,為了到達朝聖地,旅途中每一站停留的居處無定,但內心訂下的目的地卻不改變。

輪迴中,我們的心識不變,只是隨著業力果報,投生到的境界不同而已。這一世這個身體,下一世那個身體,不斷在輪轉,但是心思神識卻一樣。當無常來臨時,正如佛門法語中所說的「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何時生?何時死亡?將會投生到何種境界?端看自己所造下的善業或惡業而定,決定來世會痛苦或快樂,皆由業力果報所控制,用這個思惟方向來修為「因果業報」的真理。

這麼說來,目前我們心識所在的瑕滿人身,是不是就像投宿在很高級的旅館中呢?但是,不會永久待在這個好地方的,所以我們不要太驕傲,但可以為自己慶幸! 因此,我們降生在這個世界這個地方,是因為業力所致,將來死亡時離開這個世界這個地方,也是由於業力感召。雖說如此,你們內心對於因果業報,果真如此置信嗎?你們真的那麼相信有來世嗎?要全然相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東方人還可以接受這種觀念,西方人就不容易接受所謂的前世今生,要他們相信接受是極度的困難。假如一個人不能接受前生來世的觀念和想法,要他去深信因果業報的道理,那是極度困難的,在修行的意義與方向,就更無法深入了,簡而言之,就喪失了修行的契機。在美國我在講解前生來世,要花好多時間講解,他們才會稍微相信,似乎有這麼一回事,相當困難使他們接受。

佛陀對於「因果業報」的開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 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這幾句話將「因果業報」的道理,講得淋漓盡致,清晰易懂。

什麼是「業力」

我常常在講,「業力」是什麼呢?舉個例子,我們兄弟姊妹是同個父母所生,同一個家庭成長,但是,每個成員的日後的際遇卻不盡相同,背後的原因就是所謂「業力果報」的牽引。如果想知曉前世所做過的事,由這一世所遭受的際遇,便可了知;如果想知道來世會有什麼果報?就看今生如何造作便可明瞭。

也因為受「業力」牽引著,所以在死亡之際,便邁向生命週期的下一個階段前進。一個全然相信因果業報的行者,和一個未受過佛法薰修,完全不懂得因果業報道理的人而言,當遇到了困難,了知因果業報的行者將會呈現出豁達的智慧與力量。比如說,同樣遭受他人欺凌和不公平的對待,懂得因果業報的行者,會明瞭事事絕非偶然,一切皆因宿世今生所造作的惡業使然,因而受此業果;也因為心存正念,盡管如此的痛苦與煩憂,但是心靈上卻是沒有負擔並可以承受的,更不會埋怨,不會報復,因為知道業報苦果終會清償的;而未曾了知因果業報的人受同樣的欺凌與不平等對待時,卻往往心懷恨意,滿腹瞋怒,一心要予以報復甚至摧毀對方,才能平衡內心的痛苦。也有些生病的病人,不明白因果業報之理,整天自怨自哀,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沒有人比我還不幸,也就陷入負面的情緒思惟中,無法出脫苦惱悲傷的深淵。了解因果業報和不相信因果業報的人,心態上差距甚大。

業力要細分的話,有很大的差別,就我們凡夫而言,可粗分為善業和惡業,要如何區分呢?簡單來說,就是取決於動機與心態。比如:貪愛執著、瞋恨、嫉妒、邪見、我慢等等的動機驅使之下所造作的行為,就種下了惡業的因,或是惡口兩舌,內心所想的惡念,都會造成惡業。

十惡業

以十惡業來講,身的惡業有三個,語的惡業有四個,意的惡業有三個。

身的惡業: 殺生、偷盜、邪淫。

口的惡業: 兩舌、惡口、綺語、妄語。

心念()的惡業: 貪欲、瞋恚、邪見。

以上就是十惡業,不可犯。

舉例來說,一個煩惱可造下十種惡業。有些人以貪欲而起殺生的行為,也許為了食用,或是為了享受而取下動物的皮毛,或是展示動物的製品,這都是起因於貪欲,而犯下殺生的行為。像大家都喜愛吃的炸雞或煎魚,尤其像有些魚還活生生的,就被捉來蒸煮烤,真是極度的殘忍。還有像童話故事101忠狗裡,為了享受穿在身上的皮草,彰顯自己的貴氣,不惜殺害無辜的動物。孰不知這些都是要殺害眾生才能取得的,更不知道,也許這些動物當中,就有些曾經在累世輪迴中,是做過我們的父母!

我的母親很早就過世了,有時候我看到有人在殺雞或宰魚,就會想到會不會是自己至誠關愛的母親投胎而來的?現在正遭受到宰殺的痛苦。每想到這裡,有如椎心痛!

也有更起因於貪欲,而犯下偷盜,甚至巧取豪奪的罪行惡業。還有,有些漁民為了捕到更多的魚,用毒藥毒死河流的魚隻,獲取利益。也有看到世人為了淫欲,有了不正當的男女關係造成邪淫罪業,這都是起自於貪欲!兩舌、惡口、綺語、妄語,挑撥離間也可能起因於貪欲為動機,為了達到自己利益或私慾,而做出十惡業的罪業果報。這些都是起因於「貪、瞋、癡」為動機。

各位也都有看到有些人美其名為了捍衛自己的國家而發動戰爭摧毀他國,殺了無數的人民,其實就只是貪愛對方這個國家的一切,這些都是基於瞋恨心為動機。而愚痴邪見所犯下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有些國家的人民,為了祭拜他們所信仰的神(如印度教)而殺了上萬頭的動物當祭品,認為如此可以獲得神祇的歡喜而得保佑,這樣嚴重的無知邪見而犯下殺生重罪,怎可獲得護佑呢?還有像西方國家有些信仰,認為所有的動物包括鳥、雞、牛、羊、豬、魚等等,都是他們的神祇所賜與他們的食物,果真如此嗎?這些寶貴的生命,怎會是上天賜與的食物呢?這是不正確的認知,因為所有的生命都該被尊重。

綜合上述,凡是以貪欲、瞋恚、邪見所做出的事情或所說出來的話,或是內心所想出來的思想念頭都屬於惡業。

有些眾生內心充滿了貪欲、瞋恚、邪見、嫉妒和驕傲,可是說出來的話非常悅耳,不管內容為何,只要動機不純正就是惡業。根本的動機都基於惡念,所造作出來的不論多優雅多悅耳,其實都是在造惡業罷了。根源就是在心,惡業煩惱之故,犯下惡業之因。

佛陀曾經說過,植物的本身如果有毒,長出來的花果甚至枝葉,也都是充滿了毒素 ; 反之,如果植物的本身具有藥性的,生長出來的花果枝葉也都是可以助人的藥物。

所以,一個人只要起心動念是出自於貪欲、瞋恚、邪見、嫉妒和驕傲五毒,不管那個人講得再好聽,行為再優雅,內容再譁眾取寵,這也都是在造作惡業而已。這樣各位了解什麼是惡業了嗎?

十善業

什麼是善業呢? 只要動機心態是出自於慈心、悲心、菩提心、智慧、正念所造作出來的言行舉止與想法,都可稱為善業。

身的善業:斷殺生、慈愛眾生、捨棄偷盜行為並廣行佈施、不行邪淫,斷除不當淫慾並持守戒律,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戒律。

語的善業:不妄語說真實語、不挑撥離間、不粗言惡口、不講奉承阿諛沒意義的話、時刻持咒。就能守護具足四種「語」的善業。

心念()的善業:修持慈心對治貪欲、修持悲心對治瞋恨、修持正念智慧對治邪見愚痴。

上述所言即為十善業。

明瞭因果業報,何謂惡業,何謂善業,並斷除惡業修持善業,依教奉行,減少惡業的產生。我們所累積的惡業或善業,都累積在阿賴耶識(ālaya),根據佛經記載,所有宿世的善業惡業都儲存在阿賴耶識(ālaya)裡,有如一個資料夾,記載著我們所造作的善業與惡業。由此刻開始努力精進,我們要讓這本資料夾的善業多於惡業,而且讓惡業的記錄,逐漸消除。要消除惡業的方法有許多種,以小乘教法而言,要消除惡業就像用橡皮擦,慢慢擦掉;大乘的教法就有如用立可白,直接塗擦;而密教金剛乘就好像把惡業的資料夾,直接燒掉,有不同消除惡業的方式。雖然上等的方式,是以火燒掉,但是,很遺憾,我們目前積聚的能量不足,都欠缺火力而無法燒毀。所以,現在要開始學習生火的方法,將不好的惡業燒毀。

眾生大多認為要眼見為憑,然而,業力是無形的,無法以實質物化而呈現。雖然無法以肉眼看到所謂的「業力」,然而,我們卻是每天不斷的大量地在累積,儲存於阿賴耶識(ālaya),那要如何明瞭業力所在呢?好比天上的鳥兒飛過,我們看不到牠的影子,但是,我們不能說鳥兒沒有影子,要當鳥兒降落到地面時,才可以清楚的看到鳥兒的影子;也就是說,業力雖然是肉眼看不到,但不代表不存在,業力,是如影隨形的,正如影子一般。我們時時刻刻所造作的業力也是如影隨形,隨伺在側。當我們都還是凡夫,無法超越輪迴的境界時,就時刻處在造惡業的循環當中,那麼,要如何消除所犯下的惡業呢?如同剛剛所說,在內心時常修持悲心、慈心、菩提心,就能消除累積的惡業,並且能於阿賴耶識(ālaya)裡,積聚善業的記錄。在了解因果業報之後,要能在自己的身語意當中廣行善業,才能逐漸清除過去累積的惡業記錄。這就是因果業報的道理。

為什麼多數人會畏懼死亡?那是因為多數人不知道死後何去何從,感到未知的恐懼,更不知道來世將會遇到何種境界?這都是我們恐懼之所在。然而,當死亡無常來臨,我們都將隨著業力果報之感召,投生到自己累世今生造作之惡業境界或善業的境界中,猶如風吹落葉,當善業果報多於惡業果報,就會被吹到好的境界。若是惡業多餘善業,則隨著風吹,葉落於不好的境界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