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法上師:堪布烏金旺楚
藏中口譯:貝瑪慈寧
傳法地點:台灣固松林佛學會
傳法日期:2016年3月26日10:00am-5:00pm
錄音整理:蔡宜娟
大乘修持基礎「皈依」和「發心」
接下來要講不共的前行,以這樣的綱要各位明瞭嗎?法本的第4頁開始進入不共的內前行實修。不共前行有五部分:皈依、發心、百字明、獻曼達、上師瑜珈等。也有另一種分法,稱為不共的內前行,或密乘金剛座的特別前行。不共的內前行最主要的部份,即為「皈依」和「發心」,之後的百字明、獻曼達和上師瑜珈,為金剛乘的特別前行。
在此處所講授的「皈依」和「發心」是大乘佛法的基礎修持,特別要強調的是,此處的皈依也可以結合小乘佛法的教法和大乘佛法來修。也因為要修持第二部分的「發心」,所以先以皈依為開示。
請大家第4頁用中文念一次。
「禮敬!界覺無別三根本,本來三寶三身主,內外無緣通澈身,離於劬勞而皈依。」
請再用藏文念三次。
「拿摩!英日業梅乍瓦順,也餒秋順固順達,企囊米密賞踏固,北座扎瓦架速企!」。
「皈依」「發心」是要累積遍數的,就以剛剛的方式來累積。要用藏文或中文來累積遍數,都是可以的。真實的意義是用「心」體會,語言不是最主要的重點,內容的真實意進入了你的內心當中,這才是最重要的。在座的各位大都已經受過皈依戒,應該都明瞭什麼是皈依,在此不再贅述,就以如何觀想「皈依境」來詳述說明。所謂的「皈依境」就是觀想資糧田,亦即皈依的對象。皈依的對象就是蓮花生大士,觀想在蓮師的法報化三身金剛持的形象前做真實皈依。
「珍寶總集飾」觀修法
有兩種不同的觀修法。首先是「珍寶總集式」,以一尊來講,總集所有上師的三寶三根本,一切聖者總集於其身;第二種觀修的方法,就是以一尊立於中央的本尊,於周邊遍佈圍繞著所有本尊聖眾,有以上兩種方法。因為我們目前所修的是大圓滿的前行教法,所以採用的觀修法是第一種,即為「珍寶總集式」。
何謂「珍寶總集式」觀修法呢?舉例來說,太陽綻放出廣大無邊的光芒,而這些光輝光芒,其實來自於太陽本身,同樣的,蓮師是一切的壇城之主,可以化現百千萬億無數的上師、本尊、空行護法三根本,歸納起來,卻是一尊蓮師,在此,觀想為「報身金剛持」的形象,而這「報身金剛持」蓮師的形象,卻是百千萬億無數的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的總攝。
第4頁整個皈依的偈誦內容就是大圓滿的境界。拿摩就是禮敬!禮敬報身金剛持蓮師的形象,交抱著佛母,外表上似乎有佛父佛母的差別,事實上在此所要代表的是無二無別的境界,亦即蓮師交抱著佛母的形象,是無二無別的,界覺無別的「界」代表的就是「空性」,「覺」代表的是「智慧」。蓮師交抱著的佛母就是空性與智慧的顯現,也就是界覺無別的境界,一切諸佛的境界又是什麼呢?就是「界覺無別」的境界,等同於諸佛的心與智慧。外表上看到的是蓮師交抱著佛母的形象,實際上是一切諸佛的境界。
三層次的皈依
我們常常聽到的「三根本」:蓮師、本尊、空行護法,或是佛法僧「三寶」,或是蓮師的法報化「三身」,無論「三根本」、「三寶」或是「三身」,總和歸納,其本質就是「界覺無別」的境界。以密乘而言,可分為外內密三層次的皈依:
外層次的皈依:三寶聖眾的皈依
內層次的皈依:三根本所攝受的一切聖眾
密層次的皈依:三身所攝受的一切諸佛
「界覺無別」的蓮師就是涵攝了一切包含外層次皈依的三寶,內層次皈依的三根本和密層次皈依的三身為一體之主宰,因此,界覺無別三根本,本來三寶三身主。這樣的意義有點深奧,希望大家能進一步了解。我們所皈依的對象總集了三根本、三寶、三身諸佛為一體的界覺無別之主宰,祂們並非如我們凡夫的肉身,而是像彩虹一樣,像光明一樣,通透瑩澈的,是謂「內外無緣通澈身」,進一步說,我們皈依的對象就是諸佛菩薩的心,就是空性智慧,也就是「界」與「覺」,觀想著蓮師交抱佛母的形象,就是空性與智慧的總集,是界覺無別的諸佛境界,由內而外所呈現出的,是通透瑩澈的本尊,顯現出似彩虹光明般的清淨,所有一切的三寶和三根本的聖眾,還有三身的一切諸佛,都涵攝在蓮師的身心當中,如是觀想。如果觀想的能力俱足的話,不但只有觀想一尊而已,還可以觀想,如同星辰環繞於月亮周圍般,以蓮師為中心本尊,周圍環繞著無量無邊三身的諸佛菩薩與三寶三根本的聖眾。如果剛開始練習時,觀想力有所不足時,可以只觀想蓮師交抱佛母的形象在前方的虛空中,綻放出無量無邊的光芒,不再只是一尊佛像或畫像而已,而是栩栩如生,真實以諸根(所有的感官覺知)做清淨無雜染的觀想,座立於自己前方的虛空中,一切諸佛菩薩無邊聖眾,皆具足了大悲大智大力,慈悲的看顧著我們。
之前我曾考慮過,法本的第3頁要放什麼樣的蓮師形象較合適呢?為了利於初學者的觀想能力,於是決定編排蓮師交抱佛母的形象,之後大家的觀想能力提升時,將會給大家一幅比較詳盡的皈依境。剛剛舉例說明,如同無數的星辰環繞於月亮周圍般,閃爍著光芒,如同諸佛菩薩聖眾,以無數的慈心與悲心看顧著我們,注視著我們,以此方式觀想著前方的皈依境。對著具足大悲大智與大力的諸佛菩薩聖眾們,祈請賜予我們今生還有來世,乃至殊勝共通一切的成就,以此做內心最深刻的祈求與觀想。
在觀想的同時,也將自己融入在一片廣大無垠的淨土中,遍滿無數珍鐸瓔珞的剎土,清淨光明,瑩亮透澈,並觀想著自己的右邊是今生的父親,左邊是今生的母親,前方站著自己累世的仇人(冤親債主,怨懟仇結等眾),或是魔祟部多,邪魔鬼魅,自己的後方則是所有六道的眾生,一切所有的眾生,都跟隨著自己向著諸佛菩薩聖眾們所示現的皈依境,由衷升起最真實的皈依。
如果你們還是想不出來,今生實在沒有敵人可以做如是觀想的話,那就觀想著我站在你們前面!(一片笑聲……)
最後一句「離於劬勞而皈依」:
以前述方式做觀想,想著諸佛菩薩、本尊、空行、護法,以無盡的慈悲注視並看顧著我們,內心升起最恭敬虔誠的心,甚至虔誠到汗毛豎起流下眼淚,念誦著四句皈依偈,表達我們內心最深刻最真誠的皈依,祈求諸佛菩薩拯救我等與眾生皆能解脫六道輪轉,離憂悲苦惱,證得解脫。請各位現在做如是的觀想,一起虔誠的念誦,先念中文一遍,藏文三遍:
「禮敬!界覺無別三根本,本來三寶三身主,內外無緣通澈身,離於劬勞而皈依。」
再用藏文念三次:
「拿摩!英日業梅乍瓦順,也餒秋順固順達,企囊米密賞踏固,北座扎瓦架速企!」。
「大禮拜」的意義
嘴裡這樣念誦,身體跟著大禮拜。而「大禮拜」的意義各位了解嗎?大禮拜時雙手合掌,掌心保持中空,大拇指稍微彎曲放入掌心,正如摩尼寶置於掌心中並置於心間,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合掌,掌心是中空的。為什麼要保持中空呢?猶如掌心握著摩尼寶,而摩尼寶代表著慈心悲心,但此時我們要觀想,這摩尼寶代表著我們至誠的虔誠之心。此時,我們合掌於心間,代表著我們對諸佛菩薩三寶三根本的聖眾們,給予最深最誠摯的虔誠心。將合掌的雙手,置於頭頂上、喉間和心間,如果你習慣放在頭頂上或者是額頭上合掌都不要緊,意思一樣的,甚至有人會合掌於頭頂、額頭、喉間和心間四處,這樣也不是不對,只是比較少人這麼做,不過普遍都是合掌於頭頂或額頭(任選一處)、喉間和心間三處。
合掌於頭頂或額頭,代表我們一切的「身」供養,憶念並祈請諸佛菩薩聖眾們的身功德,予以加持融入我們的身心,清除我們無始結以來身體的罪業與蓋障。
合掌於喉間,代表我們一切的「語」供養,祈請諸佛菩薩聖眾們的語功德,賜予我們,自然而然,我們就納受了諸佛菩薩的「語」加持,消除百千萬劫以來,一切因為「語」所造作犯下的罪業與蓋障。
合掌於心間,代表我們一切的「心」供養,此時憶念著諸佛菩薩聖眾們的心意功德,如慈悲和智慧的功德,如是思維,一切諸佛菩薩的心加持,融入我們的內心,消除了累劫累世,百千萬劫以來的,由於「心」業雜染所犯下的罪業與蓋障。
大禮拜也就是頂禮、禮敬之意,藏文發音為「恰擦 (chag-tsa)」,「恰」就是清掃(淨除)的意思,代表煩惱不淨全部清除,而「擦」是得到的意思,祈請一切諸佛的功德智慧加持於我們,因此,藏文的大禮拜,就具足了「淨除」和「獲得」這兩種意義。
大禮拜與跪拜
禮拜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叫做大禮拜chag-tsa,另一種稱為跪拜Kum-cha。跪拜又被稱為小禮拜。雖然是小禮拜的跪拜,也是五體投地的禮拜,原則就是額頭、兩個掌心和兩片膝蓋著地,縮起來做禮拜; 大禮拜是一種肢體伸展開來的禮拜,如果是要配合前行的發心皈依禮拜,應該要用肢體伸展開來的禮拜方式,如果身體真的無法做大禮拜的話,採用跪拜(小禮拜)的方式也是可以的,有的派別在皈依發心的部份,做10萬次的跪拜,在上師瑜珈的部份時,做10萬次的大禮拜,等於做了20萬拜。但是,做10萬次的大禮拜也等同於具足了10萬次的小禮拜的功德,因為要做大禮拜時要先跪拜,之後再伸展開來做大禮拜,因此,10萬次大禮拜也等同具足了10萬拜的小禮拜功德,但是以正宗來講,要以大禮拜10萬次為標準。當我們在做大禮拜的時候,要配合皈依偈的念誦,但是有時候沒辦法完全配合得上,所以在計算遍數的時候,要以大禮拜所計算的遍數為主。請各位注意,法本每一頁的小字體都要念誦。
「世俗諦皈依」和「勝義諦皈依」
就皈依的層次來說,有世俗諦的皈依和勝義諦的皈依。觀想前方虛空,以蓮師為主與空行聖眾的皈依境,就是世俗諦的皈依; 何謂勝義諦的皈依呢? 也就是當我們做完日課的大禮拜之後,坐下來,內心虔敬地恭念三次四句皈依偈,而後再靜坐禪修片刻,由於我們內心至誠的祈請,並觀想著皈依境的資糧田,因此感召所有諸佛菩薩及聖眾們,將無量無邊慈悲的光芒融入我們的身口意,我們因而得到了三寶三根本和所有皈依境的功德、加持和成就,至此,蓮師及所有皈依境的諸佛聖眾化光,融入了我們的身心,自己此刻內心的本質,將與蓮師聖眾們的三寶三根本無二無別,此時觀想著自己化空,並禪定片刻,這就是勝義諦的皈依。(迴向)
★感恩 圖登老師慈心教導: 大禮拜chag-tsa,跪拜Kum-cha的藏文發音。